• 文章标题
  • 阅读
  • 日期
  • 24
    2022-03-10
  • 鬓毛虽衰,乡音难改 | 作者:翟立新 小时候,到一个陌生地,一开口讲话,对方就说,“小伙子,邵原的?”当时,我惊讶对方准确的判断力。再大一点,我知道,是自己明显独特的乡音土话,给了对方准确的提示,甚至有时都不...[浏览全文]

  • 36
    2022-03-10
  • 虎年说虎 | 作者:刘月凯   牛哞声渐行渐远,虎啸声越来越近。   词语中凡是带“虎”字的都是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的,如:生龙活虎、虎踞龙盘、虎视眈眈、龙腾虎跃……在革命...[浏览全文]

  • 44
    2022-03-10
  • 戒掉手机瘾  现在的手机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早,妹妹在家庭微信群里诉苦:家里两个小孩子拿起手机就爱不释手,大孩子爱玩游戏,玩得昏天暗地,作业也不写;特别是老二...[浏览全文]

  • 36
    2022-03-10
  • 花开三季   01  王芳把她给我写的书评《做一个真诚的书写者》电子版发给我,征询我的意见。她原本在我的作品研讨会上发言用的,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和大家分享,改在大河文学上发了。...[浏览全文]

  • 28
    2022-03-10
  • 读让传奇   1967年的春节前后,大队部的西墙外,一块三十来米长的墙面,每天都会贴出新的大字报。其内容大体可以分成几种类型:一种是最高指示、林副主席、周总理、江青以及中央文革大员...[浏览全文]

  • 36
    2022-03-10
  • 漠漠河边白鹭飞   许是天气冷了,早起的路上,我再也没有邂逅那翩飞的白鹭。  初见白鹭,是在朋友圈里,刷到友人发的照片,我才知道,天天经过的漭河边竟然也有白鹭。  以前我不曾见过白鹭,幻想...[浏览全文]

  • 32
    2022-03-10
  • 生死攸关的抉择   新中国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亿万农民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途。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万物复苏,...[浏览全文]

  • 30
    2022-03-09
  • 惦念     白云飘飘荡荡,蓝天惦念它的归宿;蒲公英漫天飞舞,大地惦念它何处生根;船儿远航,港湾惦念它的安危。  女儿要上大学了,从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她就充满了对那个陌生地的无限...[浏览全文]

  • 26
    2022-03-09
  • 冬至的饺子  又到冬至了,我想起了饺子。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过冬至,主要原因就是能够吃饺子。那时候老人们常说:“冬至不吃扁,冻烂半边脸。”因此每年冬至,各家都要“...[浏览全文]

  • 29
    2022-03-09
  • 半个秀才   源头冲历史上没考取过一个秀才,传说仅只出了半个秀才,那就是同治年间李显宦。李姓是湘南大族,源头冲李姓聚族而居,全都是县城边李氏陇西堂本部分枝开叶搬进冲里来的,都住在...[浏览全文]

  • 25
    2022-03-09
  •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交通工具的变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代步工具也从当初的自行车到现在的私家轿车,两轮变成了四轮,而这车轮的变...[浏览全文]

  • 51
    2022-03-09
  • 济渎源流考  关于济水文化的思考  在考证和研究济渎源流的过程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济水从发源到入海的全流域竟没有一段或一截河流的名称叫作济水的。讲济水,论...[浏览全文]

  • 20
    2022-03-08
  • 家乡的露天电影院  拜读了刘太年老师的文章《当年农村演电影》,不禁勾起了自己对家乡露天电影院的美好回忆,想起了儿时的许多趣事。  记得那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年龄还小。偶尔会在某一...[浏览全文]

  • 42
    2022-03-08
  • 命案谜踪   1947年冬天,刚刚上任一年多的农会主任赵保恩不见了。人们找了他好多天,始终不见他的踪影,他就像水蒸气一样在人间消失了。  农会主任失踪了,在村里村外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浏览全文]

  • 32
    2022-03-08
  • 日子一样很快乐     我工作了几十年,临近退休,按理说应该看淡了一切,诸如同事位高权重,同学富可敌国,邻家孩子个个优秀等等,什么名呀利呀都视为浮云,只一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罢了。  可事实上...[浏览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请注册成为大河文学网的作者,发表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