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美文经典美文
正文

老井

  • 作者: 牛玉武
  • 来源:
  • 发表于2022-06-22 08:46
  • 被阅读
  • 老井

       老家有一口井,是村子里唯一的吃水井,开凿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走访百岁长者,答曰:“历史久远!”qNe大河文学网

     
      吃水井负担着村里大小500多人口的吃水和100多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和村民有一种贴切感,因而尊称其为老井。老井每天忙碌得很,据我所知,最忙时排队要排60多米长。先来的,打上来的水是清凌凌的,生水也能喝,甘甜的沁人肺腑。排队到40米以后的可就没有那么幸运的了,往往是一桶浑水,再往后一桶浑水也没有了,就是半桶浑水了。
     
      据说,当时建井时,是有几个大户和村里识文断字的几个能人,在一起商议决定的。本着有钱出钱,没钱出物,没物出力的办法来动员组织挖井的。
     
      水是生命之源,它和阳光、空气一样珍贵,人人须臾离不开。所以动员和组织起来挖井非常容易。不出三个月井筒就竖起来了,井面不到两天也铺排好了。但是,由于挖井的设备简陋和井下的塌方,井下的有水部分挖的只有一米多深,还不够一百多口人一次性用水。后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淘新和错峰挑水,老井也时不时地焕发着生机,为老家的乡亲们默默地做着贡献。
     
      我和老井有很深刻的联系,对老井有很深刻的记忆。
     
      我是家里的老大,小学高年级时懂事了。看到妈妈忙里又忙外,侍弄罢庄稼,又照顾我们兄弟姊妹,很是辛苦。于是,我就把挑水的活主动承担下来,每天早晨挑两挑水,晚上挑两挑水,热天时要洗澡,用水就更多。老井有30米深,因为我年龄小,个子又瘦小,往上绞水时得双臂齐上,手腕向下紧紧压住辘轳把,奋力地向上摇着辘轳把。因为我用的桶小,所以我能把一桶水给绞上来,如果换一个大一点的桶,我也只能望井兴叹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经常挑水臂力的锻炼,我绞水和挑水,都能轻飘飘去完成了。
     
      老井也有老井的不幸,它承载了村里多少喜怒哀乐,它也是一本编年史,见证和记录了人类因无水,而生离死别的苦难历史。史料记载济源最早的旱灾是:“王莽时,天旱不雨,济水枯竭。”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春旱饥荒,一斗米涨到1000钱,饿死的人互相枕着;唐代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大旱;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大旱,地里没有禾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大旱,颗粒无收。《怀庆府志》记载,轵城村饥民赵英才杀死一个叫焦闻香的人来吃。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旱灾,引发大饥荒,一斗米涨到2000钱,人吃人。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天大旱,沟渠干涸,一连五季没有收成,树皮、草根都吃光了,饿殍载道。于是,老井也随着旱灾年年被淘,越淘越深。但水还是不够用,反而水越淘越少了,随着年景也干涸了 。村民们就挑着桶到两公里以外的邻村去挑水,一挑就是半个多世纪。
     
      解放后,政府把群众吃水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组织人员利用先进设备淘井,井的深度增加了,塌方部位也控制住了。据说那次淘井挖到了地下河,在井里放上根麦草,就会看到麦草在城郊马寨村的井里流过,几天后会在济南趵突泉里流出。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这次淘井后,井水丰沛了,再没有干涸过,乡亲们再也没有因为水而发生村与村、邻与邻或亲兄弟之间的矛盾,人人心安神定,一门心思地侍弄庄稼,一门心思地过生活。二是政府为民办事,是想群众所想,是急群众所急,是负责任的。结束了一副挑子进邻村,半个世纪为吃水,低三下四的困窘景象。
     
      读小学时,课本上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字句和达到的标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水不再挑水,“用自来水”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硬性标准,激励着一代愿意为村民办实事的干部。为了早日实现“用上自来水”这个愿景,1966年村支部书记郜振宣带领支部一班人,明确责任,东奔西跑,调查研判,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为村里架了电,为村里打了眼机井,筑起了一座水塔,从此,村里吃上了自来水。“共产党好,基层党组织贴人心”,人民群众赞扬你,就会跟你走。之后村里又打了四眼机井,用于大田灌溉,真正做到了大旱之年保丰收。乡亲们过上了同当时生产力相同步的“共产主义”“滋润”的生活。
     
      当时村里用电和用水塔吃自来水,是全县比较靠前比较早的村庄之一。慢慢的,来老井挑水的乡亲们逐渐少了,说明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好了,日子顺心了。
     
      从此,老井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只能是在村里的庙会上,小商小贩需要水,否则就做不好生意。而村里劳动力又多,大家就往会场送水,一挑水2毛钱的报酬,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闻着桶里冒出的甘甜气味,袅袅地在挑担头萦绕,心里无比的高兴。还有的人,长时间不吃老井的水,怕忘了老井水的滋味,隔三差五的也去老井挑上一挑,回味一下老井的恩惠,讲给下一代听,延续着老井的好。
     
      老井也有蒙冤时候。在我离开家乡数年的某一天,突然听到一则消息,说是:有人跳进了老井。我就急急忙忙给家里写信,问谁跳井了?原来是村里年龄最长的老婆婆,不知因为什么就跳井了。老婆婆跳井不是对老井的不满,肯定是有了生活的重压并有了闲言碎语,才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死对老井的压力是很大的,老井虽含冤不会说话,但村民们从老井逐渐干涸的水面可以体会到:老婆婆老了,寻死觅活。可老井呢,也跟不上时代步伐了,不走恐怕也不行了。
     
      村民们如实地说:老婆婆这一跳,跳出了村民对老井的疏远,割断了村民对老井的相思,好长时间老井上空没有听到辘轳声了,村民们也不再敬仰老井了。老井从此成了一种杀人越货的蟊贼,被村里党支部列入关闭行列。现在你在村里走一圈,再也看不到老井的身姿,喝不上那甘冽的赛过各种饮料的使人充满力量的老井的水了。
     
      作者简介:牛玉武,笔名惜阳,河南济源人,退休后开始学习写作。
      微信公众号:daheliterature 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本文标题:老井

      本文链接:http://www.dahewenxue.cn/meiwen/200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请注册成为大河文学网的作者,发表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