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美文经典美文
正文

醇厚苦油香

  • 作者: 张泽峰
  • 来源:
  • 发表于2022-05-18 10:22
  • 被阅读
  • 醇厚苦油香

       记忆中,老家的油坊很简陋,最早是借用村里大队部的三间低矮土坯房。一年中的多半时间都很冷冷清清,然而,一到冬三月油香却弥漫整个村落。trs大河文学网

     
      儿时听父亲讲,我的曾祖父就是开油坊的,当时方圆附近十几个村庄每到冬季农闲时,村民都会拉着苦蒿籽来我家油坊榨油。因为我们家姓张,大家叫习惯了称之“张家油坊”。后来父亲也继承老辈的这门手艺,每当冬季农闲时,他就到村里开的油坊给村民榨油。那时候我还很小,但经常去父亲的油坊里玩耍。父亲榨油的情景至今都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村民榨油的原料基本上是用苦蒿籽,榨出的油称之谓苦油,这种油我们家吃到了九十年代。此油炸出的油饼相当好吃,现在我们当地的大饭店还有的保留此面食,但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冬日时节,是村里榨油的好时候,大家一见面就用喜悦而自豪的口气高声说:“榨油去啊……”忙了一年的村里人,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榨油,准备热热闹闹地过一个新年。这时,油锤的击打声从油坊的房檐缝里飘出,宛如一曲别具韵味的古代音乐。榨制苦油工序非常复杂,它需要筛籽、炒籽、磨粉、蒸粉、包饼、踩饼、插楔、撞榨、接油、脱饼十道工序。“撞榨”大概算是榨油最热闹的场面了,在油工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中,伙计们聚在一起,抡起十几斤重的油锤,“砰”的一声砸在挤油的木楔上,猛击此木楔子,打的劲越大,油就会出得越多。榨油的俗语曰:“头油香、二油糊、三油清”,头油比较容易出油。木楔放得越多,挤得铁箍里的苦蒿籽“哗啦啦”地淌,油从油胚饼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这时也很考验油工的手艺,在锤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经验判断,是否再次插木楔。
     
      榨油是需要温度的,油坊里都把炉膛里的火烧得很旺,屋里的温度可以达到四五十度,所以村民很愿意到这里蹭温暖。榨油的场面当时是热热闹闹,这里的人们也是兴高采烈,油香也极其醇厚。寒冬腊月里,在这苦油香醇的滋润下变得富足而又温馨。闻着浓郁醇厚苦油香味,每个人高兴地像喝了蜂蜜。此时油坊的油工和父亲收完工后,围在一起,拿出自酿的高粱酒豪饮,开着玩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岁月流逝,油坊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再后来,油坊停工,因为没有人光顾,成了通地漏天的破屋。地上长起齐腰深的篙草,成了昆虫的乐园。惟有那雄浑的号子声和油锤的击打声穿越时空,依旧在我的心头回荡。
     
      如今这样原生态的榨油法恐怕在乡村很难再寻找到了。传统手工榨油有着明显的优势,它没有被高温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成分。而且香味更浓,颜色更纯正,但它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两个老油工一天出油量也就一百五六十斤,并且榨油工这个活比较辛苦。虽然现代化榨油工艺当然有着不计其数的优点,但古法制油难道就没有它独特存在的价值吗?
     
      这个我既熟悉而现在又陌生的传统手工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工业化的崛起,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了,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视线。老油坊榨油法,它是中国劳动者及民间智慧的体现,父辈们榨油时的艰辛过程不能忘却,醇厚香浓的苦油味道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作者简介:张泽峰,河北省黄骅市人,医院主任医师。在全国相关领域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各种论文几百篇。业余时间发表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小说、评论等文章几百篇。现在已经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章千余篇,并有部分文章已获奖。
      微信公众号:daheliterature 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本文标题:醇厚苦油香

      本文链接:http://www.dahewenxue.cn/meiwen/192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请注册成为大河文学网的作者,发表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