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节刚过,市里的机构改革在人们的期待和猜疑中终于拉开了序幕。
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贾三所在的技术监督局将与工商局、食药监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管局,合三为一。内设机构兼顾强化了几个局的综合监管科室并整合组建了综合执法支队,变化不小,科室略有增加。但要消化三个局百十人的中层人员,难度还是不小,这就意味着超三分之一的中层骨干面临着二次分流。说得委婉一点,就是走出机关,充实到执法监管第一线。说得直白一点,将会失去官帽上的那个最耀眼的“长”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改革方案一出,三个局简直都乱了套。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今后何去何从,都惴惴不安。当然,最惶惶不可终日的还是那些中层带“长”的人。俗话说得好,“职务前面没带长,放屁都不响。”面对“僧多粥少”的职位,谁能最后留下来都要面临一次残酷的竞争。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鹿死谁手,世事难料。
时任技术监督局办公室主任的贾三,可不是一个怂囊的主,这号称单位“人精”的他,充分发挥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特点,利用办公室信息广来源全的优势,改革刚启动,他就把有关情况摸了个八八九九。就连谁来新成立的局干局长和书记,他都比别人早知道好几天。这贾三是谁呀,人家毕竟在单位干了十多年,各方面关系还真不少。听说组织部干部科的彭科长跟他铁着呢,还有他远方的一个亲戚的孩子给市长开车哩,你说他的信息能不灵吗?
贾三这些年混得真不错,他十八岁参加工作,从一个办事员一步步晋升到副主任,再到位高权重的办公室主任。在单位那是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仕途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本来已年过四十还是后备干部的他今年很有希望再晋升一级,跨进班子成员行列。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机构改革的暴风雨一下子浇灭了他的黄粱美梦。单位都没有了,还晋升个屁!中层能不能干还难说呢?
俗话说得好,坐以待毙不如奋起抗争。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他,危机时刻来临,要常思善谋多虑。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好,关键时刻必须豁出去,以免大意失荆州。
贾三心仪的是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的位置。这个职位虽然和他现在的级别一样都是正科,但贾三知道,这个三局合一的局办公室主任的分量绝对是沉甸甸的。不说全局吃喝拉撒全由他照应着,也不说掌握着盖章的生杀大权,单是经常和局主要领导亲密接触就让人羡慕得要命。可以说,办公室就是一个单位的中枢神经,那么办公室主任就是启动这个中枢的按钮人。这贾三可能天生就是干办公室主任的料。你看他,身高一米七五左右,不胖不瘦,棱角分明的国字脸,头发乌黑向一边溜着,浓密的双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鼻子高挺,白皙的皮肤衬托着淡淡的微微饱满的桃红色嘴唇,一张嘴一口洁白的牙齿特别好看,浑身上下无不透露出青春阳光之美。他走路铿锵有力有军人特有的气质。见领导毕恭毕敬,低眉顺眼,见同事面带微笑,彬彬有礼。说起话来吐字清晰,中气十足,有条有理。这形象,这气质,这谈吐,哇!这简直就是给这办公室主任量身定做的呀!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贾三的文字功底还稍欠火候。毕竟是“半路出家”,不是科班出身,写出的东西缺乏深度和力度。一般的总结和向上边报的不痛不痒的材料还马马虎虎,涉及领导的讲话等重要性材料,他的水平还有点欠缺。这可是办公室主任的短板和硬伤,要不是这“软肋”,说不定他早就晋升了。
02
说起来,贾三的仕途一路并不平坦,他之所以能从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办事员发展到今天,没有过人的本事是不行的。
贾三高考落榜后,当了三年兵,复员后就进了本市最大的济发化工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这个公司是生产高强度去酸辊的,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贾三到车间后,虚心跟师傅请教,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每天早去晚归,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机器擦得一尘不染,跟师傅学习一丝不苟,当班记录记得认认真真。这一举一动赢得了车间所有人的啧啧称赞。
贾三勤勉踏实肯钻,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再加上他见人三分笑,比自己大的不称呼叫个啥不说话,让人觉得这娃懂事礼貌。另外,无论谁遇到需帮助的,总能第一时间看到他的身影。他的嘴勤手勤腿勤以及热情活泼开朗朝气的形象,让人觉得这年轻人就是与众不同。公司要重点培养他,人们也觉得顺理成章不容置疑。其实,贾三还有一项别人不具备的本事,那就是察言观色,会干巧活眼色活,眼里特别“有水”,啥活先干,啥活后干,活干到啥程度,他把捏得特别到位。比如,下班后,别人的机器旁,脏乱不堪,产品无序摆放。而他宁愿迟下班十分钟,都要收拾得干干净净,产品摆放得整整齐齐。长此以往,首先赢得了车间主任的好感,继而又得到了生产副经理的青睐。由于他认真肯学,产品残次率低,被车间评为生产标兵。
崭露头角的贾三随后又干了一件轰动全公司的事,让人更对他刮目相看了。公司车间的外墙设置有两个黑板宣传专栏,不知什么原因,有好长时间都没有宣传内容了。两个面对面的黑板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与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简直有点格格不入。问车间主任,主任说可能是公司的领导忙于生产和销售,顾不上这些扯淡的事吧!贾三听了,心头一震,这不是很好的自己融入公司的机会么,正好利用自己爱写爱画的优势,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主意拿定以后,贾三就开始了行动。他悄悄收集了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和班组管理的资料,利用自己歇班的时间,出了足足两大黑板的宣传板面。特别是他摘要的人民日报社论《鼓足干劲,再创辉煌》,这简直就是为他们公司的发展而作的,以至于贾三书写时激动地手都有点颤抖。
俗话说,机遇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也活该贾三这小子走鸿运。这个月正好是安全生产月,这个宣传栏歪打正着,刚好派上用场了。这不,市里的副市长来公司检查安全,还没进车间,就被这两个宣传栏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频频地点头,足足浏览了十几分钟,直夸公司宣传搞得好,有企业文化氛围,值得全市企业学习借鉴。副市长走后,总经理杨总把办公室李主任叫来,夸他宣传板面布置得好,给公司长了脸,公司要给予奖励。李主任一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忙摇头否认。电话又联系了安全科和工会,均表态没有参与。真是奇而怪了,杨总嘴里嘟囔着,当即下令让李主任下去调查清楚。调查没有费一点吹灰之力,因为贾三写的时候,好多工人都看到了。情况反馈到总经理那里,杨总对这个贾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要求贾三立即来见他。
接到通知后,贾三就明白一定是那两个宣传板面出了幺蛾子,不然总经理不会十万火急地召见他。他后悔没有听车间主任的话,自己太自作主张了。怪不得刚才右眼一直跳个不停,原来是要摊上大事了。罢,罢,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今天豁出去了,大不了把自己开除了。
尽管一路上给自己一直打气,但到了总经理办公室门口,他忐忑不安的心还是咚咚跳个不停。敲门,应着对方“请进”的声音进去。看到装潢考究、气派豪华的办公室,尤其是硕大的办公桌后边气度不凡带着金丝眼镜的杨总,吓得贾三腿都有点软了,要不是杨总喊他“请坐!”他说不定转身就吓跑了。第一次和杨总近距离接触,他拘束紧张得哪敢坐了。杨总看了看他,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板着脸问他:“听说宣传栏的板面是你写的?”
“是。”贾三用低的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回答道。
“是谁让你写的?”杨总加重了口气。
“我看着上边空闲,就写了,我、我……”贾三嗫嚅着,有点语无伦次了。
“你小子闯大祸了!”
“啊!”听到杨总的一声断喝,吓得贾三虚汗都下来了。
“哈哈哈!”看到贾三的憨厚窘态,把杨总逗得哈哈大笑。他走过来轻轻拍了拍贾三的肩膀,又笑着说:“你小子干得不错,给咱公司长了脸,我要奖励你!”随后又问了贾三的基本情况。杨总问得仔细,贾三答得认真,不知不觉,贾三的神态也自如了。
回来的路上,贾三走路犹如腾云驾雾,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隐隐约约有一种预感,有好事要降临自己头上了。
果然,过了两天,一张调令就飞来了车间,贾三被调到公司办公室了。
03
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并没有难倒贾三,相反更激起了埋藏他内心深处的激情。青春的骚动荡涤着他的心扉,美好的前途让他心情舒爽,他倍感珍惜这体面而令人羡慕的工作。日子在一页页翻新,时间在一分分流逝,转眼间,贾三在公司办公室又干了一年。今年的天气特别异常,雨水特别多,这不,立冬刚过不到半个月,又迎来了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这段时间,因临近年关,公司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连杨总前段时间也出去开订货会和拜访老客户了。这天下午,雪依然下个不停,贾三按照李主任的吩咐,开着公司的车准备去接一个多月没回来的杨总。行驶在去飞机场的路上,车载广播正在播放路况信息,并提醒大家,气温骤降,请注意保暖。一句惊醒梦中人,贾三心头一颤,出差很久的杨总肯定穿的衣服单薄,我得给他准备个厚棉衣保暖。可这冰天雪地,我去哪里找啊?突然,前边一个劳保用品店映入了他的眼帘。哎,有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一会儿,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就被贾三拎进了车里,贾三知道杨总当过兵,对军大衣肯定有特殊情怀。
当杨总身着单薄的衣服走下飞机,哆哆嗦嗦正四处张望时。贾三的军大衣从后边一下子披在了他的身上,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杨总扭头一看,微笑地向贾三点了点头。这微笑,贾三分明能看到了赞许、感激或其他说不出来的东西。不久,公司人事调整,贾三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兼公司团委书记。贾三的仕途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济发化工公司的杨总是一个睿智低调务实有大格局的人,这几年,公司突飞猛进的跨越发展,离不开他的运筹帷幄,离不开他捕捉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更离不开他大刀阔斧勇立潮头的勇气和决心。历年利税大户的卓越贡献,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有小道消息说,杨总有可能会作为分管工业副市长的人选被调到市里工作。
贾三还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干着办公室的工作,工作比以前更勤奋了。特别是以团委名义开展的朗诵、征文等的比赛,在公司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活泼开朗帅气阳光的形象,也让公司大部分员工领略了他的风采。办公室李主任前段时间做了胃病手术,一直都在家里休养,实际上,这段时间贾三在办公室主持工作。有人说,十个副的顶不过一个正的,事实上,的确如此。尤其作为领导左右手的办公室主任,里面的道行深着呢!贾三这段时间可长了不少见识。这不,杨总的老母亲庆80岁大寿,低调的杨总除了办公室主任外是不会让任何人知道的。听说现在省委组织部正在对他考察,敏感时期,他本不想张扬。但他是个孝子,不想让老母亲受委屈,所以决定在家里小范围办。贾三,多么有心机的灵动人,杨总一句话,他领会的比别人都到位,那就是在家办也要隆重。随即秘密安排厨师、食材、烟酒以及四桌的餐具,并在杨总宽敞明亮大气的客厅计划着餐桌的摆放和客人坐的位置。一切安排妥当后,他趁人不注意,悄悄地把老太太的鞋在白纸上画了个轮廓,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不过,这个秘密在他的心头已经酝酿了好久。
庆寿宴在杨总深情感恩的话语中开始。三桌是老太太的孙男嫡女等直系亲属,一桌是杨总的尊贵客人,有生意上的,有官场上的,贾三一个都不认识。他在下边负责倒水,倒酒,端菜。老太太坐在主桌,桌上放了近一米高的巨型大蛋糕。蛋糕分四层,底层是金黄色,凸显华丽而富贵。第二层是粉红色的,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第三层是粉色的花瓣围着洁白的蛋糕,让人垂涎欲滴。第四层是淡紫色的花边,如一道道美丽的波纹。蛋糕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寿字,寿字下边有一行醒目的小字“祝福母亲八十大寿”,蛋糕旁边被巧克力包围着,上边是各种各样的水果。老太太穿着大红的对襟喜庆寿服,慈祥地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她耳不聋,眼不花,还不时地和两边的人说笑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拜寿正式开始。这边直系亲属拜过后,那边杨总的朋友接着登场。不一会,老太太桌前的红包已堆积如山。这时,贾三的神秘东西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来是一双精致的老人皮鞋。柔软的皮质,低低的鞋跟,红红的溜光色。老太太一穿,就哒哒哒在客厅走个不停,到这桌让人看看,又到那桌让人瞧瞧,嘴里不住地喊着:“我这八十岁的老太太也能穿上皮鞋了!”这所谓的“老小孩,老小孩”可能就是指这些高兴的疯疯癫癫的老人吧!所有的人都被老人逗得前仰后合,笑着,鼓掌着,寿宴气氛达到了空前的高潮。贾三无意中瞥了一眼杨总,不想正好和杨总的目光交织在一起。满脸红光笑得合不拢嘴的杨总高高举起右手,给贾三竖了一个大大的拇指。
04
三个月后,杨总被破格提拔到市政府,并高票当选为分管工业的副市长。贾三作为专职司机也被他带到了市里。贾三之所以被选中,杨副市长就是看中了他的三点,一是忠诚,心实没有外心;二是口严,能守口如瓶;三是机灵,有眼色会干事。坐在崭新、锃亮漆黑色的奥迪A6驾座上,手握着方向盘,贾三简直有点怀疑人生了。他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能来市政府工作,还能服务这么大的领导,他太幸运了!他牢牢记住领导给他约法的三点:腿脚勤、少说话、禁喝酒。另外,每次出车前,他都把车擦得锃亮,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人影,还细致地把车检查一遍,做到有备无患,确保万无一失。每次去接领导,都要提前半小时到。领导上车前,他总是先拉开车门,领导车里坐好后才上车。习惯成自然,给领导当专职司机两年,两人竟达成了惊人的默契。领导去哪里,只要一个眼神,他就能领会。领导车里接电话,从不避讳他,他也从不插嘴问。当然,平常开车跟领导出去视察工作,明着捎带走的贡品(有时还有红包),都少不了他。有人想见领导,都先从他这里探听,他好像成了牵线人。所以给领导开车这几年,他也积攒了好多人脉,有时还真替他们办了几件大事,当然他们也少不了给他好处。市工业局的吴局长就是他帮助的一个。当时他还是一个副局长,是领导去他们单位调研时认识贾三的。这个吴副局长是个颇有心机的人,晚上就经常约贾三出来玩,不是喝酒,就是喝茶,或者KTV唱歌,称兄道弟,没多长时间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贾三也没有多想,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多交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以后还能用上。其实,这个吴副局长窥觑局长的位置很久了,现任局长年龄大了马上要退,下边他们这三个副局长,实力不分伯仲,谁能最后如愿还真难说。没办法,他只有从主管副市长身边的人挖掘,这专职司机贾三就是不错的人选,只要和他搞好关系,关键时刻,司机只要在领导面前美言几句,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就如同润滑剂滴在一个名字上面,烙下印记,何愁官运不降临?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不,送领导回家的路上,领导正为工业局的局长人选犯愁呢?明天市常务扩大会议要酝酿各局委一把手的人选哩,作为分管工业局的副市长,他心里还是没底。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些秘书们的建议,他认为主观性太强,水分太大,他害怕这些高参们早被人套住了,脖子上勒了根绳子,自然迷失了方向。他突然来了兴趣,何不问问这个贾三,他这个局外人也许能提出点客观意见。话题一抛出,贾三心里就咯噔一下,老领导今天怎么了?这么敏感的问题,以前他可连问都不敢问。现在让他拿意见,真有点出乎意料啊!领导见他支支吾吾,知道他肯定有顾虑,就笑着说,“没事,但说无妨。”话说到这份上,再不发声,领导肯定会生气的。贾三清了清嗓子,笑着说道:“他们三个各有千秋,都很不错。”“你小子不要给我藏着掖着,说说他们哪个最强,别给我和稀泥!”杨市长有点不高兴了。贾三是他最器重最信赖的人,这时候,他是真心想听听他的意见。贾三,何等的聪明人啊!跟杨市长在官场上闯荡了三年多,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他太清楚了。你没靠山,想再进步,难上加难。你有钱,送不出去,照样原地踏步。你不玩手段,不下手狠,结局定会更惨。他太想推荐吴副局长了。但他也非常了解老领导的性格和行事的风格了。太直接有点露骨,那么采取欲擒故纵、迂回曲折的方式可能会好点。“你小子今天怎么了?还磨蹭什么?”杨市长看来真生气了。“是这样,杨市长,我是这样想的,说的不对,你可不能怪罪我。”这是贾三惯用的开场白,可以这么说,不管说的对与否,回旋的余地都比较大。“那个钱副局长,经验丰富,实干家,独当一面没问题,但要驾驭全局,似乎有点……”说到这里,贾三故意停顿了一下。“那个酒副局长,有魄力,能干事,但听下边的人说,此人爱贪酒,酒风不好,我觉得酗酒也会误事。”贾三瞥了一眼倒车镜,见领导皱起了眉头,又接着说道:“最后这个吴副局长,年轻有朝气,学历高,有见识,比较适应这个信息经济时代,缺点就是经验稍欠缺。”贾三说完,车也刚好到了领导家门口。送领导下车,领导意味深长地拍了一下贾三的肩膀,转身向家里走去。半个月后,吴副局长被任命为市工业局局长。
05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本市工作近五年的杨副市长被省委组织部派到了另一个地市,职位再提一级,任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考虑到贾三已结婚生子等诸多不便,没有再带他走,而是把他安排在比较有权势也比较吃香的部门——市技术监督局办公室,还给他弄了个副主任的官职,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编制问题。贾三从此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不开车了,收入锐减,光凭单位发的那点死工资,这段时间把贾三困得捉襟见肘。真是冰火两重天啊!想当年,在市政府开车时,每月加油修车保养还能弄个“小外快”。和领导下去,下边单位的贡品源源不断,领导有的,他也有。另外,别人想见领导或求他办事,他也得到了不少实惠。如今,领导走了,福利没了,他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这贾三,脑袋又开始琢磨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主的脑袋瓜要比别人多转好几圈。半年后,一家占地十余亩集餐饮、休闲、娱乐的特色农家庄园在市郊东南角开业。工商营业执照注册人是李山娃,贾三的小舅子,实际幕后大老板是贾三和工业局吴局长。有这大局长罩着,加上贾三这几年积下的人脉,生意兴隆得超乎想象。没几年功夫,赚得盆满钵满的贾三就把自己的“奇瑞”换成了“奥迪”,把“小三室”住房换成了近二百平的“四居室”。生意场上的财源滚滚并没有换来官场上的顺风顺水。老领导调走后,并没有多少人再买他的帐了,他明显感到了被冷落的滋味。从专职司机到办公室副主任,这已经是很大的质变了,也该自足了。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啊!为了将这个“副”字抹掉转“正”,他不惜用自己赚来的钱当“敲门砖”,贿赂单位的领导,并让自己人脉的“关系”频频给他活动造势。一路上爬坡过坎,逢沟架桥,费尽艰辛,最后终于成功将“副”字抹掉转“正”,成了局里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而今正干得风生水起,思考着下一步如何向班子成员位置冲刺时,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启动了,他所在的单位被合并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他的特色农家庄园也逐渐门前冷落鞍马稀,最后不得不关闭停业。随着各巡查组的不断巡视,以前靠请客送礼吃吃喝喝的那一套都不管用了。没有真才实学,不踏踏实实工作,靠溜须拍马卖嘴皮子的人彻底没有了市场。机构改革,就是改变人浮于事,办事效率差,工作推诿扯皮的顽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
好在贾三属于那种正视现实、能谋善断、处变不惊的理性人。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首先把那两个局的办公室主任和他放一起比较。食药监局办公室老李年龄已过55,属于被淘汰的对象;工商局办公室主任郑达,年龄和自己不相上下,科班出身,文字功底深厚,是自己的强劲竞争对手。自己和他比,不占一点优势。那么怎样才能抢得先机呀?几经思考后,他马上做出了下步运作路线图来——要想在新组建单位稳坐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必须先获取“一把手”的高度信任或首肯。说白了,当下必须先干一件让“一把手”刮目相看的事来。大体思路出来了,下面该是操作层面的思考了。
06
操作从哪里下手呢?最捷径的办法是让老领导打个招呼就行了。但贾三跟老领导多年,他太了解老领导的脾气了。老领导性格耿直,原则性很强,轻易不会向别人低头,更不会低三下四给别人说好话。贾三不明白?越是级别高的领导,怎么自尊心都是那么强啊?有时候就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也是金口难开,是怕落话柄?还是怕影响前程?还是……不过这要权要势的事,摆不上桌面啊,贾三真不好意思张口,或者说是真不敢张口。他怕老领导骂他。所以,这条路算彻底堵死了!
贾三又把目光转向本市这边,扒拉来扒拉去,能帮上忙的人真不多。老领导在位时交的所谓铁杆朋友,随着老领导的调走也灰飞烟灭了。不过像工业局的吴局、组织部的彭科长等几个朋友还是处出了感情,他们都说给现任的市场监管局局长打过招呼了,你的事希望很大!看来,伙计们也都真上心了。
他又摸了摸茶几上的银行卡,本来下决心要送的。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哪有不闻腥的猫?有人说反腐倡廉,领导们是台上说一套,下来干的是另一套。你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官场像战场,有时太老实,不主动出击,到头来丢盔卸甲,一败涂地。但近期从各类媒体获悉,从中央到地方,反腐疾风劲吹,各级纪委紧盯机构改革敏感的“焦点”,曝光了一批顶风违纪案件,处理了一大批人,连行贿的人都没有放过。另外,他暗地打听,这个“一把手”原则性也很强,尤其对请客送礼深恶痛绝,在市里向来以“清廉正直”形象著称。看来,靠以往送礼行贿的老一套无疑是自讨没趣,自寻败路,弄不好还会丢了饭碗。这条路就更不敢走了。
既然这个“一把手”油盐不侵,那只有研究他的嗜好了。通过近段时间对新上任“一把手”的观察和暗中了解,这个以“学者型”领导著称的领导,在市政府副秘书长上任时,就以“德才兼备”和“唯才是举”赢得了机关上下好评。另外,这个“一把手”是个笔杆子,还是市作协会员,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从办公室秘书干起,久经磨砺,笔上功夫自然了得。听说最近要把自己写的文章汇集成册,准备出书呢。嗨,这贾三,真有他的,情报摸得真够细的,这“人精”又捕捉了一条价值千金的信息。大家知道,但凡爱写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发表,作品发表后更希望编辑成书让更多的人阅读,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当然,如果有个名人给书作个序,这书的可读性和价值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但一般名人是不会随便作序的,除非你的作品真好真经典,或者是名人的亲戚和朋友。贾三手里就有这个资源,他表哥程功——中青年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这贾三也真有他的,脑袋一转,心里一琢磨,顿时一条妙计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早,贾三拿着表哥签字的成名作敲开了“一把手”的办公室门。简单自我介绍后就直入主题,“一把手”一听,喜出望外,紧紧地握住贾三的手不放,连声说着谢谢。这贾三,说话的艺术性,办事的果断性更是出乎领导意料。只见他把表哥的两本书递给领导,笑着说:“局长,这书你惠存一下吧!”
“好,好,谢谢你。”局长也笑了。
“你把你出书的清样给我,我明天就去北京见我表哥,争取这星期把序写好。”
“那太谢谢你了,辛苦了!”局长有点激动了。
“没什么,没什么,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不过,我听说这几天机构改革嘞,可不要趁我不在家,把我组合掉了。”贾三开玩笑道。
“一定不会的,”局长也被逗乐了。“听别人说过,你以前是技术监督局办公室主任,工作很不错嘛!”
“一般一般。”贾三谦虚地答着,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暖流,伙计们的工作可真做到家了。
一星期后,贾三如释重负,他高兴地拿着表哥亲笔书写签名的序言踏上了回家之路。他刚走下飞机,手机的屏膜亮了一下,他漫不经心地打开瞥了一下,惊得他刹那间睁大了双眼。原来是他局机关的工作群发的一条信息:“局各科室中层任命公示名单。”他快速从停车场开出自己的“奥迪”向单位奔去。
作者简介:郭红文,河南济源人,宁安市作协会员,就职于济源五龙口镇人民政府。作品散见于《济源日报》《济源文学》《大河文学》《金石文学》《宁古塔作家网》《当代精英文学》《中州作家》等媒体。其中《情系黄河滩》获得济源市首届“黄河情”征文大赛一等奖;《用忠诚书写军人本色》获得黑龙江省宁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征文纪实类一等奖。闲暇之余,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思考人生,喜欢用手中的笔杆去敲醒每个人的黎明,去温暖每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