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美文经典美文
正文

老张

  • 作者: 陈书生
  • 来源:
  • 发表于2022-07-12 09:31
  • 被阅读
  • 老张

       十年前在驾校练车考取驾照时认识了老张。一台车上的三四十名学员,大多是青年男女,他年龄将近奔六,中等个头,头发黑白掺杂,满脸络腮胡,看起来像多日没洗脸,衣着和形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虽然比老张年轻十几岁,大伙也叫我老陈,这样,就拉近了我和老张之间的距离。rlP大河文学网

     
      老张把自己的手机丢了,为了免遭夫人的数落,悄无声息地照原来的牌子又买了一部,复制卡后正常使用。几天后,夫人问老张是否把手机丢了?老张矢口否认,并拿出手机让夫人看,夫人平静地把他原来的手机拿出来告诉他:“有人是精明装糊涂,你是信球人(傻)装精明!”老张看着两个一模一样的手机傻了眼。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上坟扫墓祭奠亲人的供品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把能点着的冥洋、“元宝”“银行”“服装”等烧掉,甚至把各种水果、糕点、奶品饮料干脆落在坟头,懒得带回。老张上坟与众不同,只带两个热乎乎的火烧馍夹卤肉,摆上供桌石,然后趴地上磕三个响头:“爹,如今日子好过了,肉夹馍咱也吃得起,知道你老的饭量不大,咱俩一人一个!”随手拿起一个,狼吞虎咽下了肚,然后又拿起另一个:“爹!知道你也不会吃,你老在世时最反对浪费,我只好替你吃了。”吃完后,老张抹一把嘴上的油,扬长而去。
     
      老张与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最骄傲的是他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国一所名牌大学。我夸赞他的文化程度不算高,却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女儿。他说,车有车路马有马路。自己尽管学历不高,但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还有一种自学成才的“技能”。接着他向我大讲特讲对“周易”“八卦”“阴阳风水”的精通和应用,以及在外地的乡村庄户、工矿企业如何受人尊重,生活吃香喝辣,名声如雷贯耳……我对他的专业术语和“慧眼”“法力”什么的一头雾水,只关心他的收入情况。他如是说,这些东西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既不能一窍不通、不懂装懂。要灵活掌握,见机行事。接着他讲了当年小浪底库区移民,他在一个移民村看墓地的一件小事,几个当地的阴阳先生在恁大的移民村没有叫响,无功而返。当他了解库区整体移民搬迁到新的地方,政府给有移坟补贴,有时间要求,老百姓都想尽快把老家的坟里的亲人尸骨在新的地方入土为安。先前的几个阴阳先生照本念经、生搬硬套,多是把墓地看在别人家的责任田里,如此一来纠纷不断,很不好协调。我问他的手段如何?老张狡黠的一笑告诉我,阴阳先生放屁,大吉大利。老百姓请阴阳先生是为了不留遗憾,驱除心影。我用罗盘尽量都把墓地定位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占尽角落,要求他们尽量只做记号不拢坟包……我笑老张是连蒙带忽悠!老张立马反对,啥忽悠不忽悠?老百姓可高兴了,省得费口舌,种地也方便。其实大伙心照不宣,伟大的人物都把骨灰撒江河里了,老百姓这把灰放哪里不是一个样!他们成群结队跟在我身后,一口一个张先生,一根接一根敬烟……这一家刚忙完直接被另一家拽走。我问他没少捞钱吧?他说,咱不贪心!每一个墓地200元,童叟无欺,我那个半大的人造革黑提包,一天下来刚好塞满……听得我一愣一愣,感觉老张不是在撒谎。
     
      后来,老张听练车的学友们透露我是个“作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好奇地问我写作的收入情况,我实话实说,自己在工厂里上班,写作是业余爱好,“豆腐块”在市级报纸上,也就十块八块,上到省级、国家级的报纸,也就几十块钱。他说,那你猛写,一天弄个十几篇,能多赚点!我啼笑皆非,向他诉说每一篇小稿从起草到反复修改,然后认真抄写再寄给编辑,等待“判决”的艰难历程。老张把眼睛瞪得像乒乓球,正色直言道:“还不如偷疙瘩铁卖掉!”我无语。
     
      我和老张通过考试、补考都拿到了驾照,分别时互留了手机号。但长期没有联系,直到前几天在手机通讯录里扒拉到他的名字——张发禄,我一时心血来潮,按下拨打,电话里传来: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是空号!我有点茫然,不知道老张近况如何?但愿他一切安好,并能看到我这篇小文。
     
      作者简介:陈书生,河南济源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曲艺》《鸭绿江》《黄河文学》《小小说大世界》《幽默与笑话》《文学世界》《时代作家》《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出版文集《说的是》一部。
      微信公众号:daheliterature 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本文标题:老张

      本文链接:http://www.dahewenxue.cn/meiwen/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