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旳柿子红了。它红在深秋,它红的满树。柿熟流丹,远远地看上去,像一片红色的云,在风的作用下,它的枝杈揺曳着,徐徐飘荡,煞是好看。
它红的玲珑剔透,几乎能看到柿子里的核。个个红柿子挂在枝头,好似农家过年挂的红灯笼一样,喜喜庆庆。
熟透了的柿子,被风吹落在地上,立即摔得粉碎。树的枝头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在欢快跳跃,“男欢女爱”追逐嬉闹,不时地发出“喳喳、啾啾”的叫声。
秋收冬藏,颗粒归仓。没有给冬鸟留下任何可过冬的食物,它们只好飞到树的枝头来享用,食如美玉般的大餐,用喙把这个柿子叨一下,把那个柿子叨一下,并用爪子踩着熟透了的柿子,使得柿子离开生育它的母体,怦然落地,经过冬季,在春季发出小芽,完成生命的轮回。
鸟儿不懂得朱子治家的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但却为柿树的沧桑流年做出了贡献。
稍远点看,那也是一幅美丽的群鸟戏柿图……
我的家乡位于东经112.57度,北纬35.08度,那里海拔不高,平均1000米左右,全年日均最高气温22度、最低气温11度,气候温和,最适合种植柿树。
我记得村里有两大柿园:一个是王柿园,一个是崔柿园。柿园里的每颗树,枝叶稠密,树冠大的出奇,都是遮天盖地的,像一把巨型大伞,专门给人们遮风挡雨。树杆的直径均在40厘米以上,枝杈长得比较多而且平坦,便于人在树的枝杈上行走。小时候我经常在园子里嬉闹玩耍,在树上蒙着眼睛捉迷藏,夏天躲在树上乘凉。那快乐的笑声像三伏天的井水,甘冽的沁人心脾,笑声在柿园子里回荡,并穿透了园子飞向大地,飞向蓝天!快乐的笑声伴着温馨的时光,伴着无比幸福的童年,至今仍记忆犹新,没齿难忘!
除了园子里种植的柿树以外,其它的地方也有硕大无比的柿树,比如:田间、地头、地角、山坡、荒地、沟壑、路边,到处都有柿树的靓影。记得每年到了11月底,各家各户开始忙乎起来,卸柿子、划柿子、削柿子、切柿子、晒柿子,忙得不亦乐乎。各家各户最多能分到11棵柿子树,柿子的产量是估算的,实际量可想而知,只多不少。我家人口多,吃饭的多,嬉闹的多,干活的少,但每年侍弄柿子时就像赶庙会一样,姊妹们把袖子一撸,围坐在刚运回家的柿子堆上,开始划柿子。热闹的情景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热血在血管里沸腾,骄傲自豪的气息在胸腔内喷出。这着实要感谢先人们的先见之明,感谢先人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热闹和繁荣、骄傲和自豪,这也是我在外工作,和朋友相比“家乡美”的一个炫耀资本。
家乡柿树对我们这一代人,也是有知遇之恩的。记得上初中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因种种原因饭不应时,我就箭步飞奔上一棵柿树,稳坐在柿树的枝丫上,吃着红、软、甜、大的柿子。兄弟姊妹喊我吃饭时,我已人去树空,按时到了学校,没挨老师的批评。后来,吃柿子能解决我们的早餐问题,在学校就成了一则神话,广为流传,并引起效仿。
柿树的树冠不仅大,而且叶也大且肥厚,叶期也长,是挡风沙涵养水分的绿色长城和小型水库。据测算:一颗柿树能挡风沙最少30千克,原来家乡有400余棵柿树,那就能挡风沙12000千克左右。这也是我童年时期弄不懂,天为什么是蓝的,白云和蓝天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原因所在,长大了才明白。柿树每天阻挡风沙、涵养和蒸发的水分也是难以估量的,它发挥了绿色长城阻挡风沙和水库的涵养水分的调节作用。它为土地在贫瘠的年份里,年年能风调雨顺,年年能获得丰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柿树木质坚硬又柔软能回弹,刀对着柿木猛地砍一下,刀刃只有那么一点点进入柿木,而且马上反弹回来,柿木不留明显的刀痕,柿木是做案板用的好材料。凡是从故乡走出去的干事业的男人或女人,都要带一方用柿木做的案板,才高高兴兴地离开家乡。
柿树结的柿子也能入药治病。例如:柿子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可以生津润肠、健脾益胃、清热生津等作用。
柿子能解酒: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
柿子还能活血降压: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居家预防便秘:柿子中富含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的纤维素,可以纠正便秘、保持肠道中各种菌群的生长。
还能美白淡斑:柿子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起到美白、淡斑的作用。吃了柿子就等于吃了中药,果了腹治了病,两全其美。
经常在柿树下活动也会长寿的。那柿树的树杆长的一人都抱不住了,实际上它才是个中年树,才有100年左右的树龄,浑身上下滑溜润泽,树叶翠绿翠绿的,在树离地的一米处,枝丫分了个岔,溜光溜光的,这可以看出柿树是多么的卫生自洁,病虫害很少侵袭它。
据说利用家乡的柿子所生产的柿饼,在清朝时期被列为贡品之一,红遍朝内朝外,人们趋之若鹜,同时也带动了当时柿制品的发展。例如:柿瓣、柿皮、柿醋、柿酒的发展,一时市场好生繁荣。谁知当政者不争气,不知哪一年柿子的产业又关上了大门。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柿子产业才又打开大门,获得新生。
后来我长大参加工作了,一天到晚忙着生活,就很少再顾及柿树的变化。柿树不知何年何月突然地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据说是柿树老了,结柿子少了,林果产业要改革,换栽成其他果木了。我这一点点眷恋也拱手交给了岁月,合手捧还给了流年。
不过柿树一叶也知秋,秋天来了,深秋也就不远了。满山遍野的红柿子会和着深秋的风,在我的心里起伏着、激荡着、舞动着……
作者简介: 牛玉武,笔名惜阳,河南济源人,退休后开始学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