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召开的学习党的十九大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相关精神。
农民夜校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达党的声音、提升群众素质、实现乡风文明转变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步全面小康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要办好农民夜校,关键要用好用活讲、学、评“三字经“,才能让农民夜校灵活多样、效果显著,不流于形式。
要念好“讲“字经。建立教学师资库,组建由党员领导干部、专家讲师、乡土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讲政策、讲法律、讲技术、讲道德,通过传统的课堂式教育让群众潜移默化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更加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通过群众讲群众说,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引导群众立足自身需要讲发展、讲规划、讲感恩,让群众自发的融入到农民夜校教学中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要念好“学“字经。丰富学习的形式,在传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用活党员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方式,组织群众通过看电视,聊微信等方式,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特别是对外出务工群众、流动党员等群体,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群众站点等方式进行学习。丰富学习的载体,通过党员主题活动日,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大型活动,自编自演一些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节目,让群众喜闻乐见。
要念好“评”字经。建立教学评估机制,组建由群众代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乡镇领导5-7人教学效果评估小组,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效果评估,按分数为教师支付薪酬,倒逼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讲课。建立学员评选机制,对参加学习的学员,按照参加学习的次数,实行积分制管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年末岁尾,开展优秀学员的优秀表彰活动,形成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
农民夜校是脱贫攻坚的“加油站”,是贫困群众的“智囊团”,只有把农民夜校办好办实,才能让群众观念发生改变,把群众的思想凝聚同步全面小康的伟大进程上来。(作者:赵波)
本文标题:办好农民夜校要用活“三字经”
本文链接:http://www.dahewenxue.cn/meiwen/1380.html